中国人去哪里养老?
“中国式”养老,正在成为新时代下的一种新现象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父母开始爱上了广场舞、交谊舞,甚至是滑旱冰;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与父母之间开始有了代沟,交流变少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妈妈学会了刷抖音学做菜,爸爸学会了在网上下棋,玩扑克。
曾几何时,我们小时候的父母是从来不出门的,他们整天待着的身影就是那小小的家门之内。而现在,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地,不仅走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水,甚至去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 是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资料显示,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超过7%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而在我国,这个数据则是13.9%,意味着每10个年轻人就要供养一个老年人。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要翻番。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了3.79个百分比。而此前国家发布的《老龄蓝皮书: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也显示,预计到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未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也开始悄然兴起。 什么是机构养老呢?就是将需要护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照料。目前,机构养老主要提供两种模式的服务,一种是托老所式的养老服务,另一种是养老院式的长期照护服务。
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政策红利之下,我国的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生长。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5482家,比2020年增加507家,同比增长10.09%。而今年1月份公布的《“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中更是提到,要实施公办养老机构职能转变和提质扩容工程,加强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