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有外流吗?
“流出”和“外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先说第一个,“流出”一般是指资金从国内流向国外;而第二个“外流”是指外资、外国企业贷款等投资行为所形成的贷汇出超。前者属于主动行为,后者属于被动行为——因为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往往以货币方式体现(比如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需要先在外汇市场买进外汇),所以一旦他们撤资或者减少投资就会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贷汇出超额度。 理论上讲,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高于正常水平时——也就是这个国家的国际清偿力过剩时,是可以选择把一部分外汇储备投放到国际市场的,此时就相当于把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本国货币置换为稀缺的国际货币,从而起到刺激本国出口,减少进口的作用。
但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要投放到国际市场呢?既然要投放必然是因为国内的投资机会已经小于国际市场了——换句话说就是本国的产能已经出现了过剩,如果继续留在国内,这些资产可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甚至贬值。这时候如果不增加进口(进口可以减少产能过剩的局面),那么就只能通过出口(特别是产品出口)来减少本国过剩产业的产品,同时促进就业。
问题是,外贸企业的收入是人民币,而生产成本可能是美元或者其他币种,这样随着业务的开展,经常项目下就会出现逆差,为了保持进出口的平衡就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因此最终可能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国际贸易顺差——引起国内产能过剩——出口退税或补贴——外汇市场干预——贸易逆差——减少出口补贴和退税——恢复顺差……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个无解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