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历了几次汇改?
目前,我国已经进行了5轮汇改。 每次汇率改革都是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汇改——外汇管理体制的建立 时间:1994年1月 内容:取消统管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基础货币的财政向银行发行制度);央行单独制定利率,调节资本项目下的跨境资金流动。
第二次汇改——“市场化”进程的开始 时间:1996.2 内容:放开外汇调剂市场;加大政策力度,促进资本账户开放和汇制改革;启动外汇期货交易。
第三次汇改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时间:1097-1998 内容:扩大外汇交易市场规模和交易品种;完善做市商机制,培育外汇市场;推动人民币浮动利率的形成和市场化;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允许外币贷款利率自由上浮;探索新的金融监管模式。
第四次汇改——走向目标汇率制 时间:1999年初 内容:降低外汇交易手续费;逐步放开对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管制;允许所有企业直接到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交易;开始探讨适合中国的浮动汇率制度;引入外部评价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第五次汇改——实现目标汇率制度 时间:2005年起 内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经历过3次汇改。
第一次汇改是1994年的汇改,这次汇改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建立了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构建起全新的外汇管理体制。1996 年后,随着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实现,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自动波动区间逐步扩大。
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完善与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1997 年下半年后,中国人民银行逐渐从直接调控外汇供求转向间接调控。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以法律形式赋予中央银行管理汇率的权力,并明确由国务院决定汇率政策。
第二次汇改在2005年,这次汇改将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固定汇率制,变革成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6 年 5月15 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 3‰扩大至 5‰。
第三次汇改是2015年8月人民币汇改,央行完善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提供更多参考因素报价,同时央行适当调整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浮动,由2%扩大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