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和谁合并?
我作为在地产系统工作多年的员工,以一个局外人角度看,中冶和中铁肯定要合并了! 原因如下:
1、从两家企业目前的发展来看。 中铁这几年发展迅速,尤其在铁路建设上,几无对手;而中冶发展比较缓慢且面临退潮。从两家上市公司业绩来看,中铁常年盈利,而中冶却连年亏损。如不扭转这种局面,中冶的股价必会一泻千里,ST中冶难免。而中铁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每年总有几个百亿级别的项目可以维持股价稳定乃至增长。所以从当前形势看,势必是中铁合并中冶,从而推动央企布局优化,实现效益最大化。
2、从两家企业承担的国家任务来看。 前面提到中冶主要经营房地产相关业务,而中铁主要是基建相关领域。但从国家赋予两企业的任务来看,中冶承担更多的是城市开发和建设(特别是所谓“毛坏房”建设)的任务,而中铁承担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冶似乎比中铁更“高档”一些,但实际上中冶所承担的城市开发和建设任务却是低于标准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中冶虽属国资委管辖,但其很多业务其实是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主导的。所以从这一层关系来讲,也是中铁合并中冶的可能性更大些。
3、从企业文化传承来看。 中铁属于传统的老基建企业,具有很强烈的部队属性,管理较为严格;中冶则偏重于商业地产的开发,相对而言企业氛围可能更自由一点。如果两个企业真的融合,必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不适应。而从现有员工的角度来看,估计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跟中铁这样保守而传统的单位一起工作。因此从文化继承角度讲,也只有中铁合并中冶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中冶集团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总公司于2007年9月合并而成。
中冶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601618.SH,下称中冶股份或中国中冶)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发起设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92亿元,拥有国内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工程实力,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冶集团和中国中冶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拥有十二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十七个省市级技术中心,“十五”以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00余项;获得137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其中发明型专利189项,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工程建设类企业之首。2000年正式进军钢铁工程承包领域以来,中冶集团和中国中冶先后承建了宝钢工程、鞍钢铁精联合工程、济钢和莱钢薄板厂、武汉钢铁四厂和梅山新特钢工程等多个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建设;在国内钢铁企业中,承建了武钢、本钢、鞍山钢铁、首钢等近三十家国有重点钢铁企业,承担了全国70%以上的钢铁新建工程和技术改造任务,累计设计和承建了2.7亿吨钢的生产能力,目前在手海外钢铁工程合同额近200亿元人民币,具有突出的竞争实力。
中国中冶(2359.HK)2009年9月28日起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2012年9月17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继中国铁建、葛洲坝之后国内第三家A+H两地上市的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