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如何化解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以前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行政手段——通过政府的权力干预经济的运行。比如说,以前钢铁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政府就关停并转一部分企业;汽车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政府就对汽车产业的准入进行一定的限制等等。这些做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产能过剩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它既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也不是某一时期的独特现象。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过产能过剩。后来,二战结束之后,西方主要国家又陆续出现产能过剩。上世纪50年代后,苏联也出现产能过剩。 到了21世纪,世界上出现了新的产能过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在过度激励的政策之下,一些国家出现了产能过剩。例如美国,GDP只有百分之七的增速,却维持着近百万亿美元的市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怎么应对这一局面成了一个难题。
目前看来,应对全球产能过剩,主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需求侧,就是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是供给侧,就是提高供给质量,通过结构调整的方式淘汰部分落后产能。 但是,仅仅依靠上述方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同时注重需求结构的调整。也就是说既要扩大有效供给又要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化解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处置僵尸企业;二是稳妥安置过剩产能行业下岗职工;三是对富余产能通过国际合作,对外转移一部分。
现在,中国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当中有大量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占用大量的优质资源,不给财政纳税,还占用那么多资源,也几乎没有工资和利润,这样的企业要加快处置。
第二个方面就是妥善安置失业的下岗工人,现在煤炭和钢铁方面大概涉及到将近200多万的工人要下岗,那么这些人员要安置好,安置好了,社会就会稳定。前些天我在河北调研,有的钢铁企业给我介绍,工人实行优化的合同制,有的可以退休了就退休,提前退休。这些企业给工人都安排了很好的下岗待遇,这样他们就很稳定。但是工人稳定了以后,还需要就业,他们还得到新的单位去就业,这就要求政府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第三个方面就是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把我们的富余产能往国外来转移,这方面进展得非常顺利。据我所知,中国和“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已经有多方的产能合作框架协议。比如说印尼跟我们谈了20多个产能合作协议,并且有的已经启动了。中巴经济走廊有几十个产能合作项目已经谈成了。我们跟中东欧16+1有个产能协议,还跟俄罗斯在谈一个产能合作协议。另外,我们还和非洲谈了一个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协议达成以后,对于产能合作非常有利于加强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