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穷富比例是多少?
中国的贫富差距现在有多大呢? 我们先来看看全球范围内的数据,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17年中国收入最低10%的人口百分比基尼系数为0.648,收入最高的10%人口的百分比基尼系数则达到0.59。而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孟加拉、柬埔寨和缅甸,其收入最高与最低的10%人口之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74、0.372 和 0.379——这意味着中国在贫困方面已经接近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水平了。 再来看一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数据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7倍;到了2016年,这个倍数已经达到4.58倍。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如教育、医疗、社保等)因素,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更大一些。
当然,这些数字都是人均数值。若按家庭计算,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绝对数量要远远高于高收入家庭。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2013年全国城镇贫困家庭为1038万户,农村贫困家庭为1700多万户。 而2016年公布的《中国扶贫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在2015年的时候,全国共有贫困人口7017万,比上年减少561万。其中,农村贫困人数6858万人,减少579万。 在1985年至2015年间,中国有高达7.4亿人摆脱贫困,成为联合国减贫目标实现的巨大贡献者。 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中国却是被指“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虽然中国的贫困线标准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按照这一标准,每年仍有上亿人口从贫困线以下脱贫。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合理的贫富差距呢?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衡量指标是,基尼系数在0.45以下的属于较为公平,超过0.5的属于相对不公平。
而根据我们的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已经是7.88:1,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到2016年这个数字更是上升到7.97:1。 如果考虑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因素,中低收入水平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平要更加偏低,因为这些都是隐形税收,直接从工资中扣除。所以,即使工资表上的数值能拿到全额,中低收入者们实际能拿到手的也不多。 那么对于这么悬殊的贫富差距,我们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