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何假?

艾怡彤艾怡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GDP是按市场价值计算的,所以GDP的增速反映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GDP是扣除了物价上涨的因素以后的,它反映的是实际GDP的增长率,这个增长率不能单纯的和人口增长、土地扩张、资产重估等单纯靠数量来提升GDP的速度相对比,不然会高估实际GDP的增长水平。

其次,GDP核算的范围没有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走私、贪污、挪用公款等),如果这些经济活动全部计算到GDP里面的话,GDP肯定是会被低估的。同样,GDP也没有包括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消费是整个社会最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增长率是无法准确估计的,GDP也是被严重低估了。 根据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理论,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有非理性因素存在的,这种非理性因素会影响人们对商品的真实支付意愿,也会造成消费者对商品真实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的消费水平。

根据美国的经验,当通货膨胀高于3%时,民众对通胀的反应会显著增强,在5%以上的通胀情况下会爆发通胀焦虑,当通胀高于6%时会出现强烈抗议。而中国目前的CPI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今年1月份已经达到5.9%,远远高于上述临界值,并且老百姓对于日益增长的通胀预期感到十分恐慌。

2011年我国M1的货币供给增速已经高达28%,而同期GDP增速只有9.5%,这意味着GDP本身就被大大低估了,如果再考虑居民消费的缺失部分和被低估的货币乘数,GDP更是被大幅低估了。

贝楚天贝楚天优质答主

1、GDP核算与政府政绩考核密切相关,致使部分地方政府以政绩为目的盲目投资、过度投资和重复投资,不仅使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还严重加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2、GDP核算与中央财政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相联系,又与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和当地企业、居民负税轻重相联系。

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虚报和“注水”本地GDP,提高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为提高在分税制中的分成比例创造条件。

3、另一方面又设法瞒产逃税,以达到少缴中央税收和争取退税、减免税及财政补贴,并增加自有财力,调动本地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稳定的税源。比如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4285.5亿美元,而同期海关提供的出口数据为20600多亿美元,两者相差6000多亿美元,差额高达30%以上。据有关资料证实,这种“两套账本”现象在不少地方客观存在。2010年国家审计署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对河北、贵州等省2009年财政决算进行审计时发现,这些地区少计、少缴、隐瞒税收98亿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