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何假?
首先,GDP是按市场价值计算的,所以GDP的增速反映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GDP是扣除了物价上涨的因素以后的,它反映的是实际GDP的增长率,这个增长率不能单纯的和人口增长、土地扩张、资产重估等单纯靠数量来提升GDP的速度相对比,不然会高估实际GDP的增长水平。
其次,GDP核算的范围没有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走私、贪污、挪用公款等),如果这些经济活动全部计算到GDP里面的话,GDP肯定是会被低估的。同样,GDP也没有包括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消费是整个社会最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增长率是无法准确估计的,GDP也是被严重低估了。 根据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理论,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有非理性因素存在的,这种非理性因素会影响人们对商品的真实支付意愿,也会造成消费者对商品真实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的消费水平。
根据美国的经验,当通货膨胀高于3%时,民众对通胀的反应会显著增强,在5%以上的通胀情况下会爆发通胀焦虑,当通胀高于6%时会出现强烈抗议。而中国目前的CPI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今年1月份已经达到5.9%,远远高于上述临界值,并且老百姓对于日益增长的通胀预期感到十分恐慌。
2011年我国M1的货币供给增速已经高达28%,而同期GDP增速只有9.5%,这意味着GDP本身就被大大低估了,如果再考虑居民消费的缺失部分和被低估的货币乘数,GDP更是被大幅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