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有什么?
1、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由出口导向型向出口与海外市场并重型的转变; 2、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国民收入,提高财政税收,增加就业;
3、带动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链条;
4、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因为跨国投资需要以当地货币计价和结算,而不是像进口商品一样用本币支付;
5、能够更好地运用外资管理法规,规范利用外资行为,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利益;
6、树立我国的经济强国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 当然也有弊端
1、对受援国(地区)的经济影响具有双重性。当发展中国家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和外来资本时,不仅可为其带来充足的资金,而且也可随之带入先进的管理和经验,这对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另一方面,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大量外资的流入也可能会给东道国的经济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竞争压力增大,民族工业受到冲击乃至失去自主权等。
2、可能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和外债增加等问题也应引起相应的关注。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境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潜在的贸易摩擦也会增加,应做好应对准备。另外,由于企业“走出去”多是通过借贷或融资进行的,因此可能会增加外债规模,如果管控不善,也可能给今后造成隐患。
第一,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从历史演变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进入WTO 之前,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采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形式。2001 年以后, 我国以新设、 购并和参股方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发展起来, 但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从投资流量来看,2004 年以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方式进行的投资占到当年投资流量的40.02%;从投资存量来看, 以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占总存量的29.48%。
第二,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国别(地区)相对集中。从产业分布来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在前三位的是商务服务业、 采矿业和批发零售业, 分别占投资存量的25.37%、19.1%和9.09%。从国别(地区)分布来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在前5 名的依次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新加坡和美国, 分别占全国存量总额的 50.56%、11.27%、 8.55%、 5.14%和 4.09%。
第三,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 派遣员工以中低层技术和初级工人为主。从企业规模来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有952 家, 占全部企业数的26.06%, 2004 年末, 这些企业的员工总数为4.91万人。2004 年末共有26.48万劳务派遣人员在国外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承包工程项目服务, 折算在952 户法人企业中, 平均每户法人企业雇佣278 名中低层技术和初级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