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是多少?

敖豹敖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地方政府债券,简称“地方债” 2009-2016 年累计发行 37218.29 亿元;其中 2015 年和 2014 年发行额均超过 2 万亿元。

2、专项债券(用于公益性项目) 2015年首次发行,2015年和2017年合计发行 3929 亿元;截至 2017 年底,累计发行 21197 亿元。

3、政府投资基金(通过设立基金方式融资) 2015年开始试点,2015年至 2017 年期间总计 5585 亿元;目前仍在继续推进中。

4、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2014年起试点,2014年至 2017 年共出台五批目录,涉及项目 892 个,总投资 16616 亿元;部分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

还有 2016 年 8 月启动的 1564 亿元 PFLP 模式(扶贫融资新模式),以及 2016 年 7 月启动的 1258 亿元棚户区改造贷款,但这两个数据很难找到完整的统计口径。 以上四项加总,大致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的状况了——当然,这些只是法定债务,如果没有包括隐性的或有负债,则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至于大家关心的“地方偿债能力”问题,其实也不用太担忧。因为如果某个地方的政府负债率(债务总额/ GDP 的比值)已经很高,那说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那么在现有的GDP增速下,该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基本上也会低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那么该地区的政府偿债压力就会逐渐减轻;反之亦然。这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跟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

袁荣棋袁荣棋优质答主

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公布报告显示,去年底我国政府债务约23.36万亿,占GDP比重为34.2%,若考虑政府兜底或有债务,则政府债务约为地方城投债和融资平台银行贷款之和,为29.14万亿,占GDP比重为42.1%;广义政府债务包括兜底或有债务、政府可能救助债务、政府几乎不用救助债务等隐性债务,高达112.6万亿,占GDP比重为163%。

专家:地方债务总体规模没有超出风险底线

2014年是地方债风险加剧的一年,一方面新增地方债务量大且结构不够合理。财政部统计,2014年各地发行新增债券8983.53亿元。审计署统计,2013-2014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19%;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抽查发现违规用于公益性项目占894.96亿元,违规用于土地收储2115.29亿元,用于政府出资本金1243.27亿元等,债务结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存量地方债务风险不断积累,部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

政府债务风险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国际学术界和政策界对政府债务风险衡量有一个公认指标: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要控制在60%以内,政府债务增长速度不超过75%。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全部债务余额占GDP不足40%,政府债务余额增长速度不到30%,总体规模并没有超出风险底线。

要控制地方债风险蔓延,需要以“疏堵结合”的思路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疏”,就是发挥好政府债务建设性作用。一方面规范融资平台管理,对在建的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继续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继续发展,对没有效益的项目坚决关停;另一方面构建常态化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制度、构建地方政府综合信用评级制度、强化政府财政信息披露、推广使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地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建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