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cpi准确吗?

劳恩盈劳恩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CPI和PPI的测量存在缺陷,有计算偏差的问题。 (1)CPI计算的偏差 CPI反映的是居民消费价格的情况。所谓居民消费价格,是指居民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些商品分属于不同部门,按道理说各个部门的商品价格变动应该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各个部门的商品价格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情况,例如汽油价格上涨会影响到居民的出行费用,从而推动CPI上涨;同时,石油作为重要原材料其价格上涨会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进而也影响到CPI的水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各种商品的价格加起来求得平均价格水平来代表CPI,而是需要构建一个合适的计价单位来测量CPI。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取的方法是选择一揽子商品和服务作为基期来计算CPI。一揽子商品或服务的选取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CPI的准确性。如果选取不当,CPI就会产生严重的偏差。 (2)PPI计算的偏差 PPI反映了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计算一样,我们不可能把成千上万种商品的价格加总起来得到PIP的平均值,因为很多商品的价格是相互影响的。在计算PPI的时候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计价单位。 如果选择的计价单位不合适,同样会使PPI产生偏差。 在现实中,人们通常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来预测CPI和PPI的变化情况。这种根据宏观宏观经济指标对价格指数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基于宏观经济的指数建模方法。

艾龙飞艾龙飞优质答主

官方的CPI统计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总体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准确性的,不能过分苛责。CPI这个指标的发明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它只选择了数量有限的、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与服务,且权重固定。它更关注一个时间段内价格水平的整体变化,而不是个别商品与服务。

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统计局公布的CPI与我们自身感受到的价格水平并非完全割裂开来。比如,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CPI同比涨幅也随之冲高;2020年猪肉价格回落,CPI涨幅因此重新放缓。

2022年,食品价格在CPI中的同比涨幅贡献度为27%,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仅为0.9%。这基本符合我们的感受:就是日常食品价格贵了很多,其他东西则基本维持在之前的水平,有的甚至更便宜了,比如说出行成本。

此外,从其他指标看物价的变动,也能与CPI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比如,2022年12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跌0.7%,环比也下跌0.5%,这意味着消费品的生产成本在下降;再比如,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在不断走高,说明产品在卖不动。

所以,总的物价环境其实还是没有摆脱通缩的压力。这就是2023年的政策基调仍要着力“扩大内需”,并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较大宽松空间的现实基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