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资产泡沫吗?

夏海思夏海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被各种指标验证过,是严重低估的。2013年GDP实际增长7.7%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长了14258亿元,按GDP平减指数调整后超过19万亿(比上年增加近四千亿)。而2014年上半年GDP实际增长7.5%的情况下,财政税收净增9011亿。如果下半年保持上半年增速,全年税收总额将接近22万亿。

其次,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调节市场。2010年的物价上涨不是产能过剩引起的,而是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欧美经济复苏共同作用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从70美元每桶涨到110美元每桶,国内物价水平从年初的2.3%上升到年末的6.7%,通货膨胀明显。为了抑制物价上涨,央行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20%,加息四次,共75个基点。与此同时,政府的调控手段并没有停滞,一方面加大化肥、钢铁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力度,另一方面,加快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审批,确保投资需求。在供需两方面共同努力下,通胀回落至目标区间。类似的情况可能在未来出现,比如房地产泡沫破裂可能导致通缩,此时需要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过来,如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甚至可能再次导致通胀。

第三,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不存在外汇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还有大量的顺差,并不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出现像东南亚那样资本外逃,货币贬值等问题,也有足够的余地应对。最后,我国的金融体系整体上是安全稳定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总体优于企业和个人,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当然,也有一些风险,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部分上市公司经营困难引起债务违约的风险等等,但是只要这些风险不会同时爆发,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大局。

丛阳怡丛阳怡优质答主

在经济学上,泡沫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cupla,意思是两倍,引申到经济上,就是价格比价值高出一倍。比如人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支付的价格远远高于其应有的价值,人们担心它的价格跌落,却又都不希望或害怕成为最后一个购买者,而一旦大家都意识到问题开始纷纷“割肉”时,这种商品的价格就会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这就好像一个人拿着一只能装一升水的杯子,里面却装了两升水,那么水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四溢。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在经济领域形成“价格——购买——价格”循环的股市、房地产等,当其价格膨胀到超过人们可以支付的能力极限时,就会破灭,破灭的过程就叫做泡沫破裂。20世纪末,类似的经济泡沫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

那么中国会形成资产泡沫以及出现由资产泡沫引起的经济危机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会。这是因为中国还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而从历史上看,大的经济危机,都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一同出现的,无论是第一次产业革命还是第二次产业革命发源地的英美,还是后来者如日本、 欧元区一些国家,都是如此。如果要判断中国是否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首先就必须判断中国是否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

什么是市场经济?最经典的定义来自于亚当·斯密1776年的经济学名著《国富论》。在这本著作里,作为古典经济学鼻祖的亚当·斯密不仅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还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阐释了市场经济的奥义。

亚当·斯密认为,生产性劳动、分工、交换可以创造财富。而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政府要做的,就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国家安全,保证分工的发展和交换的规模扩大,同时还要保证人们在产权、人身安全等方面不受强制、欺诈,以及公共工程、公共产品如法律等事务的顺利进行。亚当·斯密所说的经济运行秩序,是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人人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自由而公平的市场上交易、交换,同时,每一个人都要遵纪守法。至于如何进行投资、如何进行交易、交易价格是多少,政府并不参与干预,而是完全由市场调节来决定。他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本质上就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一经济学鼻祖阐述的市场经济原理,我们就可以对照判断中国是否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了。我们的结论是:中国还是一个混合经济模式的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都在运行,尽管从总量上看,市场经济的成分更高一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