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怎么进入中国?
这个问题,我可以说是我研究过的吗 首先说明我对这方面了解的程度:根据我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玉米的起源地被普遍认为在今美洲的墨西哥或中美洲,而它的传播路径和方式也大致有几种说法,其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自西向东”说(即起源于美洲,由西班牙入侵者带入菲律宾后再传入中国);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也正是关于玉米在中国的传播与利用,因此这些问题也是我所关心的。
下面将简单介绍几个关于玉米传入中国的说法以及它们的依据,同时再简述一下我对此的看法。 关于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因为这一年有人提出玉米种是“外国贡品”(《皇明纪略》)或在云南“出产”(《金薯传习录》)。不过这种定论也被某些人质疑过,因为从明代到清代中前期的一些文献来看,玉米似已被广泛种植,可见其传入时间应更早。
关于它是如何传入的,较被认可的说法是从海路传入,最早见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浙江宁波府志,记述当地士绅沈泽民向朝廷进献番麦,注云“番麦,舶上来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广东番禺县志亦载有“番麦”,并谓“舶来”。由于明代的广州口岸已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且有“番货”进口,可见玉米可能由此传入。但还有另一种说法,即由陆路传入,据载清康熙年间在新疆准噶尔部的控下出现过玉米,则很可能来自俄国,因清朝与准噶尔部之间的通商是包括陆路运输的。
我个人比较倾向海陆混合说,因为在福建泉州一带至今还保存着明清时期进口“番麦”的记载,且当地还有“番麦巷”之名以作纪念,又据载番麦的种植甚至一度成为当地的赋税项目之一,可见番麦(即玉米)在当地已相当普及,故不排除由海路传入的可能;同时,在云南文山州一带也有明代栽种“西番草”(指玉米)的记载,故而也有可能是由陆路传入。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表明玉米是通过不同途径逐渐传播至我国的,而非如近代学者所推测的那样是来自欧洲的移民把玉米带到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