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为什么亏损?
说一个可能不太受关注,但是能解释部分问题的现象——中国很多软件公司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项目”,或者说,在商业项目中赚钱的项目。这些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政府、军工或者央企等大型组织,这种收入来源和盈利模式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国外很多软件公司则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有很多企业会有政府业务,但收入占比很小)。
因为美国商业环境相对更开放一些,所以美国能拿到商业销售收入的企业相对会比中国多一些,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美国的软件企业(至少是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软件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比中国的软件企业要高出非常多。 以Google为例,虽然在中国市场屈居第三,但是收入却是第一,其次还有Bing和雅虎等其他美国互联网巨头,而这些公司的利润率都很高,基本都在10%以上。而反观国内(包括海外收入)排名领先的百度,2015年的净利润也不过是93.74亿,利润率不过6.89%而已,比Google差近30倍! 当然有人会问,那阿里巴巴呢?阿里可是有淘宝、天猫和支付宝等大量营收来源啊,怎么算起来还是百度赚得多了?这是因为阿里的其他收入(比如电商交易服务)并不完全属于软件开发业务的收入,而且如果计算利润的话,阿里的商业板块实际上常年亏钱,只是被巨大的用户流量和庞大的经营规模给掩盖了而已。可以预测,一旦阿里要把所有的商业收入加在一起,其整体的利润状况将堪比中石油。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虽然美国软件企业收入以商业收入为主,但是美国商业收入最高的软件企业(如微软)也并不是像华为这样的全能型选手,而是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垄断型企业,如Windows和Office系列。而国内软件企业(或者说是计算机企业)的收入结构则与华为类似,都是什么都能做,但是做什么都不精。这也许是中国软件企业始终无法成为美国软件企业的原因,也是始终无法盈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