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退出中国的原因?

屈林臣屈林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两伊战争时期的意大利小迷弟,当时中国从意大利进口了包括坦克、卡车等装备,甚至引进了意大利的军工产业,比如洛阳矿山机器厂,后来改名为中国洛阳轴承集团,就是当时根据意大利的轴承工厂迁建而建立的。还有后来的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第二汽车制造厂的CNC机床也是来自意大利的Fiat。

后来到了80年代初期又开始从菲亚特引进技术和生产线生产轿车,第一款车是意大利的Lada Niva(下面这张图好像出自搜狐汽车栏目),不过这款四驱车型并没有在中国量产,只是少量进口。 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的菲亚特500。其实这个车是个两门小型轿车,和现在的MINI类似。

90年代初期又引入了派力奥(Palaio)和天宇SX4(后来国产化后改为雨燕),其中天宇SX4后来衍生出的天语系列成为了铃木天语三厢的祖先。 到90年代后期又引入了菲亚特的新一代旗舰车型蒙迪欧(Mondial),后来由于福特将新一代蒙迪欧引入美国市场并且命名为福特皇冠,因此国内也称之为“海外版福特皇冠”。

进入21世纪之后菲亚特又带来了全新的大型轿车阿斯特拉(Astera),这款车其实就是取代已经停产不久的桑塔纳3000,成为新的“合资牌面”,只不过这款车卖不动,最后只有几辆孤傲的存在着。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的广州车展上,菲亚特展示了一款概念车梦迪博朗(Memebro),据说当时设计师的想法是将汽车融于手机中的概念,所以这款车的外形像是放大版的iPhone。

敬蔚欢敬蔚欢优质答主

渠道

在广汽菲亚特渠道建设过程中,菲亚特高层和广汽高层在渠道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2007年10月,广汽控股与菲亚特于就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其中广汽控股占50%股份,菲亚特占30%股份,广汽集团零部件子公司广州奇进贸易有限公司占20%股份。新公司总部位于广州,主要致力于菲亚特产品在中国的生产以及在中国本土开发新车。

2008年12月,在菲亚特与广汽合作生产的第一款车正式投产时,菲亚特方面表示将在5年内在全国建立240家特许经销商和服务中心。然而,这一进度显然无法达到菲亚特要求。

菲亚特方面认为广本的渠道资源很丰富,其在300L生产出来后完全可以借助广本现有的销售渠道,快速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然而,广汽高层却一直不认可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无论是从品牌还是其他角度说,都不适合广本质300L,这样做也会对广本市场和渠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此外,由于受到中国市场排量小型化的影响,菲亚特旗下以小排量车型为主,菲亚特认为凭借其在小排量上的技术优势,完全可以打开中国市场,但广汽认为菲亚特旗下的车型排量太小没有市场。广汽方面的意见,直接导致了广汽菲亚特渠道推广进度的严重滞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