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设计实践有何评价?
“设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设计师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可是对于非设计行业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晦涩难懂。 设计是一种社会职能,这种社会职能的完成通过人与物料资源、资金资源与信息的结合来完成产品、工程或服务的创新目标。于是我们可以将设计定义为: “设计是整合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资源的优化决策活动” 而设计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培养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去完成这些“优化决策活动”,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国内设计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设计学科划分过于细化。 美国很多大学会将设计分成8-10个不同的专业,而国内大多学校都会分得更细,这样划分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更专精某一领域的知识,而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学生可能会缺乏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做设计的时候很容易狭隘自身。
第二,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法上,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关注个体的研究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完进入社会后无法很快适应公司整体项目推进的需求。
第三,产学研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研究院,但是真正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了哪里,其实很难说。毕竟现在的设计院也是以盈利为目的,而研究所更多是专注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理论研究,于产业化的路径并不匹配。另外,很多高校教授自己的学生做的设计往往和企业的实际项目需求是脱离的,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重新学习行业所需的技能。
第四,师资力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这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存在的情况,一方面师资储备不够,很多老师要同时带好几个项目的课程,教学水平很难保证;另一方面,师资的结构不尽合理,缺少行业的实战型教师,导致教给学生的方法论很多时候与企业实际的运作流程相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