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界在哪里?
关倾最佳答案
问的很好!我认为的中国边界,是祖国大陆34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陆地与内陆水域边界线。 这里忽略了中国拥有的岛屿、海域和领海。 这些边界线,经过多年争议、争端、冲突乃至战争,最终确定下来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但这些边界线的确定,是以历史为基础的;而历史上的边境线,必然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变化,因此现在的边界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国土”概念(即我国领土)实际上包含了过去历史上以“疆域”概念表述的土地范围;但人们常常忽略了“疆域”所包含的自然环境和地貌含义——其实,它指的是包括自然地形所界定的可通行区域在内的领土范围。也就是说,今天的国土概念和过去的疆域概念相比,增加了“不可通行区域”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早期文献中,对“境土”的概念有明确的天然边界含义[1]。《周礼·大司马》就有“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荒,永绥吉劭”的说法。这里的“邦畿”即指京都周围的区域,也是后来“京师”概念的由来。而首都周围的领土,自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下天子直辖的领地(京师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军事重镇),其地理界限由自然地理条件所限定。
我国古代的“四夷”观念中也含有“边境”的意思。《礼记·曲礼上》中有“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说法。其中“往”即是前往边境迎送藩国使者。这种“边境”观念一直延续到近代。如康熙皇帝给波罗尼臣国王的信中就提到“我两国边界相去甚远”…… 所以我说,中国的边界就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陆地与内陆水域边界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加上季风气候,导致主要河流黄河、长江、黑龙江、额尔古纳河、鸭绿江、乌苏里江、雅鲁藏布江等,都从西往东南流。古代中国人民深受农耕生产方式影响,认为水流方向是从高往低。因而古人将本国称为“中国”,把周边国家成为“四夷”、“四海”乃至“八荒”。
“中国”一词的含义经历了从“城”、“邦”,到地区专名、中原诸代诸侯国名,再到中原地区的泛称,最后成为统一多民族大国的国名的漫长演变过程。从有确切纪年记载的商朝开始,“中国”的含义开始朝着以王畿之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扩展。商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商朝亡国后,其附属国奄国和南宋仍然称自己为“中国”。西周和东周以今河南为中心地区,都把其直接统治的地区称为“中国”。
周朝东迁后,东部诸侯国也自称“中国”。郑国是周朝王族所在国,其国君认为周王室东迁,王畿所在国已不是“中国”。楚国以中原地区为“中国”,认为楚国是蛮夷之国。战国时期,诸夏和夷狄逐渐民族融合,并且以秦国为主进行灭国战争,“中国”从中原地区开始成为“战国七雄”和更多诸侯国的自称。秦国认为关东地区是“中国”。楚国把黄河沿岸称为“中国”。
秦始皇灭六国,秦朝成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中国”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专有名称,并成为多民族统一观念的载体。秦朝及其后的汉、唐、元、明、清都称自己的全部国土为中国。古代的韩国和日本在不同时期,自称“中国”或把本国称为“小中国”,把我国称“大中国”或“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