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tpp?
TPP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事实,就是TPP目前只是框架,各成员正在抓紧推进谈判,希望把框架变成具体的内容。这中间必然会有分歧和坎坷。但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正在由美国主导重新制定。
TPP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中美之间其实并没有根本的贸易矛盾,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本质上是美国消费模式带来的(美国老百姓花美国的钱购买中国商品)。但这并不妨碍美国通过TPP来限制中国的发展——在TPP的框架下,一旦美国认为中国贸易行为侵犯了美国利益,那么就可以动用TPP赋予的权利对中国进行制裁。 这是一种权力大于内容的游戏。因为先有框架,然后各参加国根据框架内容主张自己的权利。但框架本身的确定是由少数几个国家决定的。这就给那些有意打压别国发展、维护自身垄断地位的国家提供了便利。可以想象未来中国的崛起必然会遭到美国的遏制,而TPP正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工具。
其次,我们需要认清TPP的性质。TPP是一系列贸易投资关系的协定,它具有契约的性质。缔约各国都要按照TPP的规定行使各自的权限,违反就要受到惩罚。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 TPP并不是一种强制力,而是一种引导规范。它不是由少数几个国家来决定如何分配蛋糕,而是通过协商达成如何做大蛋糕的方案。这种导向对后进国家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最后,我们应树立全球化共赢的理念。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不是靠某个国家的恩赐实现的,而是来源于全球资源的配置。中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重要的一员,应该与其他国家一道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红利,而不是将本国发展与开放带进死胡同。
TPP作为发达国家掌控的最高标准的自贸协定谈判,其规则向WTO最高标准靠拢,不仅关注传统的货物贸易,更关注投资和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等,对成员国的贸易投资体制提出严格的改革要求,也给其他非成员的国际贸易规则带来冲击。尤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投资伙伴参加TPP谈判,对我将形成“制度型”歧视和“利益转移”双重负面影响。
“制度型”歧视,即中国在相关领域和参与TPP谈判的国家进行贸易投资活动时,将在待遇上受到歧视,无法享受到相关TPP成员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减税或零关税等好处。“利益转移”即原先面向我国出口的部分货物和服务贸易,将转向选择TPP成员国进行,原先对我国的一些投资也有可能转向TPP成员国。
中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如何应对TPP?第一,研究和评估加入TPP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既要鼓励国内产业和企业利用新的谈判成果,实现产业与贸易投资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又要积极研究如何根据新规则适时调整国内相关制度与政策,降低协议生效后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二,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继续推进中韩、中日韩、中澳、中国—海湾国家等自贸协定谈判,巩固和提升我现有经贸关系与水平。
第三,加快国内自贸区战略顶层设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国内资源高效配置,有效支撑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国内自贸区建设,将上海自贸区由点推向全国,扩大自贸区开放覆盖领域;以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带动高端装备材料等出口,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中的分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