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石油?
首先,我们国家并不存在“大量”进口石油的情况——我国年均石油消费量大约4.5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30%左右(2017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8%)……这个数据还在平稳增长中。
其次,进口石油的地区来源也较为多元化,中东的沙特阿拉伯是第一大供应国(约占中国石油总进口的三分之一)、非洲的苏丹第二、澳大利亚第三,而美洲和欧洲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已经很少了,仅有一些油轮运输和管道输送。
最后,我们国家进口石油的主要方式是海运和管道运(主要是中亚管道),只有极少数是通过铁路从俄乌两国边境进口。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发展海上石油航道,同时建设大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和储运设备,并同步研发页岩油开采技术,为将来实现石油自给自足做准备。
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更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以煤为主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减排任务异常艰巨,中国从1993年起就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4年进口量将高达3.1亿吨,对外依存度更是接近60%,而且煤炭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关系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自世界石油危机以后,汽车工业在不断的发展中面临着能源和环保两方面的挑战。各国政府和汽车厂家为了摆脱石油危机的影响和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各种代用燃料及混合燃料汽车以及电动汽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代用燃料汽车有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及氢气汽车等。
天然气汽车在我国发展迅速,天然气汽车的保有量已经处于世界前三名,但尚低于巴西和伊朗等国。
醇类燃料主要指乙醇和甲醇燃料。目前乙醇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代用燃料,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电动汽车从1994年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日本、美国、欧洲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电动汽车。世界上首条电动汽车商业运行线路在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于2001年10月正式开通,运行车辆为8辆纯电动厢式货运车。
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及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代用燃料汽车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