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港还有希望吗?
首先,海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域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地区(香港和澳门面积太小,无法进行全省布局),并且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毗邻东南亚,具有出口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优势),是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上海的对外贸易产生一定的挤压效应的。
其次,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也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一环(以前我们是通过制度性安排融入全球价值链,以后我们将成为全球制度性安排的制定者之一)。从政策上看,中央这次是动真格的,不像之前搞自贸区那么谨慎(甚至有很多网友说“就海南那小破地也配建自贸试验区”),这次直接砍掉特区行,赋予海南省以及对其具有特殊功能的定位。
最后,关于如何发展,李总理已经说了,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制度安排。所以,我们既要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又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制度性短板)。我们可以期待的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自由贸易港,即介于现有外贸体制与完全自由放任之间的一种尝试。在现行外贸体制下,我们依然要征收进出口关税,设立进口许可证等限制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又会因为竞争而导致部分产业消失。未来的海南很可能处于一种夹缝中求发展的状态。
作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伟大实践,我坚信我们的决策层是有足够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并带来新的发展红利的,我们普通小民众需要的是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些怨天尤人。
席兵优质答主港是“港口”,区是“区域”,“自由贸易港”比“自由贸易区”面积更大、自由度更高、开放度更强,相当于在境内关外的港口区域(通常锚地、港区、盐田、机场等组成),集国际采购、分销、配送、转口、产品再制造以及航运、金融、信息、研发等服务于一体,允许外国船只自由进出,存储、改装、转口、交易不征收关税。这既要求发达的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还要求开放、自由、便利的体制机制以及监管环境,全球知名自由贸易港有鹿特丹港、新加坡港、迪拜港、纽约港、中国香港等。
自由贸易港是最高开放形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体现了中国将扩大开放提升至“新时代”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有11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港建设已有规划,上海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自由贸易港区初步方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航运处2017年7月披露上海自贸港建设具体区域位于上海东南角的芦潮港区域。
不过,深圳似乎来得更早一些,2017年6月即出台了《深圳国际海上保税LNG加注业务试点操作指南》,同年8月又出台了《深圳盐田港保税燃料油供应业务操作指南(试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湾蛇口自贸区片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优势明显,航运物流发达,具有与香港隔海相望的地缘优势,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前海港、蛇口港吞吐能力全球排名前20位,盐田港吞吐能力全球排名第9位,2016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312.6万标箱,分居中国港口第二、第三位,2017年世界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位居上海和高雄之间,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新加坡港、上海港和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