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隽泰怎么读?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整整7年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个“隽”字还是因为公司名字的拼音缩写,JNT。 当时还觉得这名字取得很个性,直到最近因为买房遇到房东的名字叫李隽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口音一直都没有纠正过来…… 和许多外地人一样,我念的“隽”是四声,念做“俊”,所以看到这个名字总是读作“JUN TAI”。 但据我所知正确的读音应该是第三声,念“JUAN TAI”。
“隽”本来是一个汉字,在古代和“娟”“娈”“岏”等字均属于文读音,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字都简化成了“俊”“峦”“丸”等等。 所以从发音上来讲,“隽”“俊”“峻”这三个字在普通话里应该都属于第一声。 “隽”在姓氏中的读音也遵循这个规则,属于第一声。
但是,当“隽”作为地名、公司名或者人名的时候,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因为“隽”字除了有“俊”的意思以外,还有一个读作第四声的“隽”(同“俊”)字,表示“聪明”,做此意时“隽”字没有繁体字。
《康熙字典》中收录了两个“隽”字,并分别做了注释,其中就包括了“作姓”的注解——“《集韵》《类篇》《五音集韵》并音俊。本作儁。士美切,音俊。又《广韵》《集韵》并音隽。义同。” 我查了一下,历史上姓“儁”或“隽”的英雄豪杰不少,比如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老师——大儒刘隽。 刘隽(1322-1391),明初文学家,字伯修,号虚斋。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以明经授翰林院庶吉士。
因太祖欲建立国子监,设五经博士教授诸王,遣刘隽出使山东,招集教官、生员,建学舍,选诸生肄业其间;后又奉命到河南招收生员,并任学官,编纂《豫程书院训语》。
刘隽才思敏捷,尤工诗,洪武末年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才子”。其诗清新婉丽,为明代诗坛所推崇。著作有《春秋明鉴》、《虚斋文集》及各种杂著数十卷。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这位老先生的子孙后代——清朝乾隆皇帝的宠臣刘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