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一苇渡江是什么人?
“一苇渡江”这个典故出自《仁王经》中佛家故事,说的是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前往鹿野苑讲法的时候,乘着一根芦苇渡过了尼连河的故事。 不过从历史渊源上来讲,关于此典的出处却并不统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出于《仁王般若经》、《贤愚经·提婆达多品》等。说佛祖涅槃前曾嘱咐弟子不要在自己死后火化遗体,否则四部众就难以找到佛的舍利。但提婆达多却以木柴、荆棘等为佛祖举行了火葬,结果导致天界下起了大雨,把灰烬冲散了。后来阿难和迦叶二人去天界寻找佛祖遗骨时,见到了佛祖坐化于芦苇之上,便将其带回供养。二是《法华文句·二》说是佛陀入灭后,有二位天人为了迎接佛的舍利而划着竹筏来到人间,结果却遇到了狂风而折断了竹筏,于是便用一根芦苇成功摆渡到了彼岸。三是《五灯会元·卷七》则记载的是达摩祖师西来的时候,乘坐一根芦苇渡过了江面,然后来到了中国。
对于以上三个版本的历史源流来说,最被认可的一个当属来自于佛教典籍中的第二个说法,因为这一说法与禅宗公案中的“一苇渡江”最为吻合。而历史上第一个版本的“一苇渡江”故事其实是来源于对禅宗公案的误解。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后世所流传的“一苇渡江”其实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在禅宗教义中有这样一个比喻,那就是说“若人欲了因因果果,一切惟心造;若人将因寻果觅,万里如风没有脚。”也就是说要想明白佛法的奥妙所在就不能执着于表象,而是要透过表象去寻找其真正的本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所谓的“一苇渡江”自然也只是达摩祖师西来的一个途径罢了。 而事实上,据传达摩在西行的过程中也曾多次借助过船只,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还是他曾经借宿于一名商人家中而误了其归家的时辰,因此还被人家捆在了船舱之内,最后还是在商人的妻子求情之下才被放走。 所以由此看来,一苇渡江只不过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罢了,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