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需要降成本吗?
钢铁行业既需要控产能也需要降成本。
受产能过剩、环保升级带来的巨大压力影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管控压力及转型升级压力,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装备、管理手段甚至发展模式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成本管控力度,实现降本增效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钢铁行业降成本的举措主要为提升管理水平和加大技术投入两方面。
管理水平方面,在生产环节需要提升企业自主控制原料比例及优化配煤配矿比例、在采购环节需要通过提高战略用户合同量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而在物流环节则可通过利用智慧物流平台降低物流成本;技术方面则主要通过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推广先进节能低碳生产技术、进一步降低吨钢综合能耗,研发关键性技术等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及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产品结构的目标。
我国钢铁行业降成本仍存在较大空间。201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炼焦煤、铁精粉、合金和废钢的采购平均单价分别为1260元/吨、610元/吨、8320元/吨和2210,与日本、欧洲、韩国三大钢铁企业相比,采购价格均高于海外企业,仅品位62.5%铁矿石进口价格与海外企业的采购成本接近,因此对于我国钢铁行业来说,在原料的采购方面仍存在较大降价空间。
从企业财务数据上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在生产成本管控方面仍有比较大的降本增效空间。201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3%,而日本、欧洲及韩国钢铁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平均值接近12%,高出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近5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