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将如何发展?
中国银行(微博)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壮大和完善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金融改革深化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管理上也有不少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行业应着重发挥以下方面的重要作用。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根本来源。只有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不断繁荣和发展,金融业才能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得到发展和壮大。因此,中国银行业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这就要求银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实践中实现风险、收益和效率的平衡。作为主要在银行间进行结算和清算、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
系,中国银行业在经营中十分重视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均衡,注重根据国情和自身特点,推动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更加优化,有效实现风险、收益和效率的平衡。
注重风险管理和创新的平衡。一方面,把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作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积极加强管理创新和金融创新,用新的理念、工具和技术推动发展,通过强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建设,把金融创新控制在有效的管理和风险补偿机制之内,实现管理与创新共同提升。
在市场化改革中加强公司治理。国有商业银行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并在股权多元化和境内外上市中,切实遵守公司法等法律和监管要求,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开放中推进改革发展。经过30多年的金融改革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银行业在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过程中,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应继续在开放条件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