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扩户提质?
2023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369.6万亿元,同比增长9.3%。人民币贷款新增20.4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外币贷款新增2317.95亿美元,同比多增264.73亿美元。全年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4.9个基点,减值损失5059.65亿元,同比增长101.00%,拨备覆盖率196.52%,同比增长13.92个百分点。
一系列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去年我国银行业的成绩不错,但是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也出现揽储困难、不良率为两位数等问题。
日前,某商业银行董事长表示,当前经济处在下行阶段,明年经济压力更大,银行业的“春天”还在后头,大家要做好过“紧日子”、“苦日子”的准备。结合近日多家银行披露的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银行业在当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显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中小行惜贷”现象突出
大型银行年报出炉之前,中小型银行已经披露了部分业绩报告。总体来看,那些总部位于经济发达的省市的中小银行,发展比较好。
例如,总部位于浙江的台州银行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5.88亿元,同比增长9.01%;实现净利润55.89亿元,同比增长10.36%。宁波银行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55.13亿元,同比增长13.8%;杭州银行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2.13亿元,同比增长2.1%。
而深圳银行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89.51亿元,亏损35.65亿元;厦门银行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为79.86亿元,同比下降9.74%,净利润35.55亿元,同比下降5.85%。
从各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除中小银行自身发展出现差别外,大型银行总体表现要强于中小行。特别是建设银行以875.67亿元利润,领跑所有上市银行。
2023年,21家上市银行的整体表现不如去年。主要原因在于,去年上半年市场利率较低,各大银行为揽储增加了不小压力,靠利息收入弥补了营收的减少。而今年,各大行的业绩压力明显存在质的差别。
例如,宁波银行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9.51亿元,同比增长3.86%;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99.89亿元,同比减少5.37%。可以看到,今年宁波银行总体营收的情况不太乐观,但是利润却明显好于去年。这种行业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家银行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揽储能力的差别。
总体来看,当下银行业处于“中小行惜贷”的特殊阶段。这种状况,来自于经济下行压力扩大的因素,也有银行自身的经营策略影响。
当前,银行存贷款利差为214个基点,为去年同期92个基点水平的二倍。这种状况下,大型银行更加具有优势。尤其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优质客户更倾向以国债、票据等利率较低的品种作为存放款投资渠道。另外,今年以来,大型银行不断进行引战、引资。引入外部资本后,这些银行股本结构更为分散,更加有利于做大分母,平稳资本市场人心。
扩户和提升综合运营能力成为关键词
展望2024年,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趋势如何走?某股份行董事会秘书在202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2024年将围绕客户体验,持续推进数字化经营,拓展多种电子金融服务渠道,逐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域率和渗透率,力争实现新增1亿个人电子账户、1100万户数字授信客户、600万户新签约电子银行账户。
去年,各大行均提出“扩户”要求。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成效有限。原因在于,揽储成本不断的上调,对于银行而言,得不偿失。
实际上,提“扩户”,更像是银行行业的一种职业谎言。提升“质量”和“效率”,可能更为贴切。如何提升?除了很多银行已经开始的数字化转型之外,一个重要的发力点,在于银行需要不断提升综合运营能力。
什么是综合运营能力?概括来说,就是通过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更好地服务客户。去年年初,建设银行推出了一项叫作“幸福还款”的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这项服务,便是建设银行综合运营能力的体现。
对于金融部门而言,需要更多地服务客户的方向和趋势。从短期看,中小型银行的盈利压力比大型银行更大。因为大型银行,尤其是国有性质的大行,依靠托底政策,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业绩改善。虽然近期财政部已经表态,将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降低部分收费标准,但是短期对银行业的提振作用十分有限。
长期来看,中小型银行需要加速自身数字化改造的步伐。通过提升综合运营能力,在拓展存贷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更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未来银行业的竞争,终究还是服务质量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