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和投资的区别?
在经济学里,投资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前者指企业或政府以资金或者人力、物资等要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取得收入的经济行为;后者指的是社会经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货币资金的获取和投放所实施的行为。
从分类上看,基建投资属于实物投资中的一种,是指国家为了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而进行的资本支出。 由于国内目前的利率水平处于较低区间,因此财政政策工具中的财政贴息成为支持基建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财政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能够直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形成相应的税收收入。其次,因为基建投资的周期一般较长,需要资金量大,贷款利息支出较高,通过财政贴息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发其投资热情。最后,对于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减少财政补助支出,降低债务风险。[1-2]
不过,过度依赖财政贴息的政策工具也有其弊端。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就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大量的基建投资在短期内无法带来相应的消费与服务增长。另一方面,财政贴息作为激励企业投资的工具,容易使企业形成过度依赖政府的心理。长此以往,企业缺乏主动寻求利润最大化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难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