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东方一画投资的吗?
这个画是陈丹青说的那个现代性的“丑”,即所谓“失落的和谐与完美的范式”,不是指艺术和设计的风格流派。 我是在他那篇《文学回忆录》里看到对这一话题的论述,当时感觉很有同感但又说不清原因,直到后来读了毛姆、福楼拜等人论述美的问题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对于“美”的感受问题。你感受到的美或许是你以为别人感受得到的美,但可能实际上只有你能感受得到(或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得到),因此才会出现“人人眼中皆林黛玉,个个嘴里骂薛宝钗”的现象。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主观问题而不是客观问题,但主观的问题却有可能存在客观的答案——这种答案就像物理定律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你理解无误并且表述准确的话。 那么,现在来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其实,所谓的“审美现代性问题”就是现代主义艺术家和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一直在试图找到的那个“美”(或曰“优美”)的定义。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一个判断美的基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也就是说,某个对象虽然不具备任何实用的(工具的)价值,但它之所以令人愉悦是因为它能够激发人的审美意象,这个审美意象或许是宗教的,也可能是自然界的或人为创造的。
但是,这种审美的愉快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呢?它是超越于理性的不可言喻的。于是,康德又说了,我们可以用理性去引导审美,却不能以理性的方式去规定审美。 但丁在《神曲•天堂》中提出了四个美德,它们是:公正、和平、友爱、英勇。它们与四个德性正好对应:智慧(明智)、信仰、爱、勇气。 这四样美德其实可以归结为两样——爱与勇敢。因为,公正与和平其实是可以融合成一样美德的,那就是“平衡的爱”,或者说,公平/正义即是爱的一种表达。因而,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对概念: 审美的:自由+爱=美好 理性的:平等+爱=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