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票证时代出现原因?
1.计划经济,供给制,凭票证领取。(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 2.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工具之一 (九十年代至今) 主要作用:平抑物价、稳定币值;实现宏观均衡,稳定经济增长。
3.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准公共物品(福利)(改革开放前) 现在仍然继续发行的邮票,如贺年邮简等,都属于商品,但发行量有限,不能流通使用,是收藏品或礼品。以前还发行过用于消费的邮简,如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等,还有“住店门票”、“参观门票”等,这些凭证性票据,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特定范围内,具有货币的职能,但在现在早已退出流通领域。
4.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战争时期,战争破坏性强,战争时期所发行的纸币需要有一个回收的过程,同时为了保证物资的正常供应,必须保证物资的合理流通,因此就需要一种工具来起到类似的作用,这种工具就是“粮票”、“油票”、“肉票”等等,当时就发行了数量巨大的这类票券;
(二)文化大革命,由于当时的国家财政收入下降,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得不大量增发货币,而增发的这些货币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予以消化,于是这样的票证大量发行,比如买化肥要凭票,买粮食也要凭票,甚至连买油条都要用到这种票券;
(三)特殊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处于特殊的时期,经济发展的非正常状态,导致货币供给在相当长时间内严重不足,人们生活消费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各类票证再次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