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算中产阶级?
这个题目下的答案好多人都扯GDP,扯国际收入标准,但这些和“如何界定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没多大关系。 什么是中产阶级?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为正且处于临界值附近的人群。所以一个国家的居民是否属于中产阶级,取决于该国家中边际消费倾向为正且处于临界值附近的居民所占的比重。 要计算一个国家的总消费支出中的那一部分是源于中等收入家庭(或家庭的中等收入成员)的,必须先确定两个变量:一是家庭的收入水平分布,二是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前者是研究居民的收支状况,后者是研究居民的储蓄和投资情况。二者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事实上,中国的统计数据并没有直接提供上述两个变量的准确信息。所以我们只能依据国外的经验公式来推算。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即一个家庭收入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解答,那就是中国城镇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呈偏态分布,且主要集中在1500元-6473元的区间内。 这个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各年份的城镇住户调查资料。这些资料提供了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城镇住户及其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等内容。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到各个收入等级的居民所拥有的财产额度。 具体分析如下:
第二步,我们利用上面的公式来计算各个收入等级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并据此得出人均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最后根据二者的乘积判断中产阶级规模。(注:此处为了计算方便把中间50%的收入群体视为同一个整体,其实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这种近似会使得结果产生误差,但误差的方向不会导致结论发生根本性偏差。)
以上是基于目前的统计资料得出的最可能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显然会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比如在估计边际消费倾向上就受到了很大约束。因为中国的居民在住房、汽车等消费品上的支出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这两项又是增加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项目。如果未来不能适当提高其在居民支出中的比例,那么这个推导出来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会低于实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