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超发货币?
首先明确一点,人民币不是超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出去,收回的是流通中的人民币和企业的存款,也就是说企业和个人的钱变成了银行的存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再通过银行把这笔钱借回来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纸币流进了企业个人手里,存款变成了通用的货币,即流通中的货币M1或M2增加了一点。
而人们之所以认为货币增发了,是因为企业和政府的存款没有变成现金存在每个人的兜里,而是以国债和地方债的形式存在中央银行的账户里,而这两部分资产是不计算在M1和M2里面的;或者说只是增加了社会的信用,而不是真实的货币量增加。这个多出来的货币量其实就是社会融资(主要是政府融资)形成的负债,只不过这个负债是以信用形式存在中央银行账户里面,而不再是以前的实物资本形态。
所以这种增加是永不过期的,只要社会保持正常流动,这一部分就会一直存在于金融体系之中。 那你说为什么要增加这些债务呢?因为要支持经济发展啊,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和信贷规模来刺激需求,于是央行就多印了些钞票,这也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如果只增加社会债务而不增加发行量的话,那么为了维持债券价格不变,就要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数量,也就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这个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是完全相反的,虽然都能达到扩张的目的,但是前一种情况会造成经济的通胀预期,后一种则会导致经济的通缩预期,对于宏观调控来说,显然前一种更适合目前的情况。当然,如果你说我们发行巨额资金来购买国债,那根本算不了什么流动性泛滥,因为资金最终会流入企业和个人,实现真正的货币增量。但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我们的国债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货币的限度,这部分货币是无法真正流向市场的。所以我们还是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抉择。这就是目前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