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钢何时搬到湛江?
1956年春,中央作出“一五”计划期间扩大钢铁生产、兴建大型钢铁基地的战略决策后,决定新建一个年产铁80万吨、钢7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选址之初,有湖北襄阳、湖南宁乡、广东三水等数个地点进入考察视野。最后因为广东是出口基地,又是沿海城市,且与港英当局打交道较多,遂于1957年1月确定在湛江地区建设这个钢铁厂。时称“广联钢厂”(后改称“湛江钢铁厂”)。 随后从各地调来大批专业技术干部进驻湛江,开展选址工作。经过紧张工作,于1957年3月在廉江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罗苏乡(今属安铺镇)找到理想的建厂场地——一处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平地,境内除少量农民住宅外,几乎全是荒地。
当时因资金有限,只先上马了烧结机、炼铁高炉和轧钢设备,建成了一个具有30万吨钢产能的中型钢铁厂。1958年9月,由苏联援建的烧结机和炼铁高炉动工兴建,随后又陆续上马了炼钢转炉、连铸机等冶炼设备,产量逐月成倍增长。至1960年底,建成投产的固定资产原值已达1.7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二大钢铁厂。由于生产需用到大量煤炭,于是又在毗邻矿区先后上马了4座露天煤矿,以及配套建设的铁路专线、专用码头和大型储运设施。至1965年初,形成年产钢42万吨、铁52万吨、煤430万吨的生产能力。 60年代中后期,又相继建成投产了2台10万千瓦的火电厂,以及配套的煤气发生炉和氧气厂,基本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为适应冶金工业部对这家大型央企的管理要求,1969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第七冶金建设公司”,简称“冶七司”或“七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