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股票参与沪港通?
2014年7月8日,沪股通开通首日,共66只上海A股被纳入沪港通标的范围;而深市方面则于9月17日才陆续纳入港股通标的。 由于首批的香港交易所上市内地公司数量较多,因此,投资者们比较关心的便是哪些个股会纳入其中,对于看好相关公司未来发展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如何投资这些个股成了当务之急。 在分析中,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一个概念——沪港通与深港通的“可买”和“可卖”区别。前者只能买入上海综合指数成分股,后者则可买卖深圳成份指数的成分股。 根据相关的政策安排,首批的沪股通标的共计有50只,包括上证50和沪深300中的全部成分股以及一部分中小板、创业板龙头股等;而首次纳入的深股通标的则有近100家,除了深证成指的全部成分股外,还囊括了中小板全部市值排名靠前的股票以及部分创业板股票(详见下表)。
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目前两地的标的存在差异,但未来随着两地标的的不断互通,这种状况将会逐渐消失殆尽。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根据规定,每次沪股通的下单金额不得少于人民币50万元,深股通的则为港币50万元或人民币5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上述提到的沪股通还是深股通,都仅仅是两个相互对应的通道,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联系,换言之,资金可以双向流动而不受阻碍。对于单个投资者的单日额度限制也仅仅适用于其单一通道的投资数额,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选择将资金分别投入沪股通和深股通以实现“双管齐下”的效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如此大的开放幅度,但实际能够流入市场的资金仍然十分有限。具体原因如下:
1.两地市场存在的巨大差异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对标的做出合理的估值判断。就目前来看,两市的基本面和成交量都有所不同,而且,相对于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在此影响下,投资者的担忧情绪较浓,因此,即便是在大幅开放的情况下,仍有相当部分的投资者选择“按兵不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疑虑会逐渐消退,进而推动股价出现上涨的局面。
2.汇率因素制约着资金的流入情况。众所周知,货币之间的兑换存在一定的汇率转换关系,而这一关系的形成与两国金融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尽管我国政府有意让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得以延续下去,但是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这样的愿望或许无法得到彻底的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大量资金涌入国外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话,必然会加大人民币对外汇市场的冲击力度,这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监管机制的不同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金的进出速度。当前的两地市场都存在不同的监管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实施效果各有千秋。比如,香港的印花税税率仅为千分之五,远低于内地的千分之三和千分之二点五级三。两地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也存在较大差别,这使得投资者在交易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另外,由于两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也成为投资者在操作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在这种局面下,即便是放开两地资金的流通,也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