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k线除权还是复权?

历馨雨历馨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除权和复权 由于中国股市没有实行全收益估值制度,因此在股价的计算上采用除权(息)价格,即剔除股息和利息后的股价。在除权前一天的收盘价相对于除权后的报价而言,叫做“前复权”;而以现时的市场价格减去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所得的股票价格称为“后复权”。一般人们所说的除权都是以除权基准日的收盘价来计算除权后的股票价格。

目前中国股市采用的报价方式有“前复权”和“后复权”两种形式。 “前复权”是指不改变按除权前的原价买入股票的股东持有的股份总数,将当前的股价恢复到除权前的价格水平的一种复权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Pt=X/[(1+i)n] (1-n)/r 其中 P t为除权或除息日参考价; X 为每股现金红利或转增股本数; n为送配股比例; r为每股股票年度税后盈利 ; i为每股股利率.

“后复权”是将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股利加上净资产增长率再除以当时的股价所得到的股价来复权,从而消除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股价虚高。因为投资者若一直持有该股票,每年都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分红,并且净资产在不断增长,所以当前的实际价值应比现在的市价要高许多。因此,后复权的计算方法是:

当股价较贵时,采用向后复权可较好地反映公司实际业绩的增长幅度,使投资者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股票的实际盈利能力;而当股价较低时可采用向前复权更能体现市场炒作的实际情况。另外根据不同的需要,也有对指数的前复权和后复权,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二、如何运用除权和复权进行股价分析 中国股市在设立之初采用了全收益估值法,这种计算方法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促使当时的人们意识到股票不仅是投机工具,更是投资工具,可以分享上市公司发展的成果,这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买卖股票的热情与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股市的弊端也日益明显,特别是现在中国股市还没有完全建立全收益估值体系,这使得很多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除权制度已经沦为了主力机构洗盘的工具之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制度的利弊及对市场带来的影响程度。

1.除权前后K线的变化 因为新股发行一般是采取每十股送二股的方法,所以对于一只涨幅较大的股票在进行送配除权以后会出现一个缺口。这个缺口是前一阶段涨幅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主力获利出逃的最佳时机。

2.除权前后成交量的变化 新股的成交量往往比较大,但是经过一轮爆炒之后的股票,尤其是连续涨停板的股票,在除权当日往往会出现放量滞涨的现象。这表明主力正在趁除权之机出货套现。

3.除权前后的趋势变化 对于大幅炒高的股票来说,一旦遇到除权,就会使得原有的上升趋势发生逆转,出现向下的调整走势。 三、如何选择除权前后的操作策略 对那些大幅上涨的股票,如果遇到了除权的情况,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大盘的整体运行情况和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其次,要了解个股的基本面是否存在问题,以及该股是否受到主力的密切关注等;最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如果在除权之后出现了明显的量价齐升的迹象,我们可以考虑介入;但如果该股是在高位除权,则要考虑先抛出止盈或者先减仓观察;而如果该股在前一段时期的走势较弱,那么在除权期间又出现了较好的量能配合的话,则可以逢低吸纳,做一波反弹行情。 四、总结 我们应该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除权和复权。它们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我们不能够单纯的只看一面,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到市场的本质,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高秉夏高秉夏优质答主

对于题主的疑问,先引用下K线之父杰西·利弗莫尔的一句话—— “价格是交易的产物”, 以此作为切入点的话,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另一个结论——“交易是价格的生成者(参与者)”。 再引入另外一句经典的名言“市场永远是对的”,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交易参与者的错误判断才是市场的正确方向”! 在交易中我们只需要关注自己操作的对错了就行了,至于其他无关紧要的因素可以忽略;而在分析的时候则可以主要关注那些重要的因素了——这就是所谓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吧。 现在再回到问题来讨论一下,首先假设题主的问题指的是对历史数据的统计与计算而不是进行实时买卖交易(事实上很多工具软件都是提供两种选择的,即按收盘价计算和不计当日交易成本计算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而已),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回到了上面的结论之中去了并且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只取决于你的目的,而跟实际影响无关…… 当然如果你要关心的是你实际交易的结果如何且不想做空头或多头,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