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贷款利差是什么意思?

沃家芳沃家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存量贷款利差审计是指对商业银行未到期贷款合约的实际利率低于合同利率差额所形成损失风险进行的审计监督。从财务角度看,利差是一种计价方式,是一种定价行为,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定价合理,存在利差是正常的。

存量贷款利差的表现形式:

1、存在差额利差。某些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制度中既规定了贷款可向下浮动的幅度,又规定了各种贷款风险等级及对应的浮动比例。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一些客户经理为拓展业务,获取酬金等经营利益,违反制度规定,将应为上浮的贷款向下浮动或低比例浮动。另一方面,风险(或相关部门)认定的贷款风险级别低,相应应执行的利率就低,而客户经理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所规定的利率也相应较低。如某商业银行规定:按揭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执行,可浮动幅度在-15%至10%,B级客户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执行,C级客户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60%执行。某行在发放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个人住房贷款”时,由于借款人多是低工资人员,为增加可操作性和还款能力,经办人将客户级别定为B级,在实际操作中将该笔贷款仍按“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10%执行,产生了利差。

2、存在实收利差。由于受体制、机制、激励或约束等管理条件的约束,有的客户经理在签订贷款合约时,按管理规定签订了较高的合同利率,而实际计息中却按低于合同利率执行,主要是该行客户经理和借款人串通。如某商业银行某分理处为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该分理处以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为担保人,并与其签订了额度为2500万元的按揭贷款最高额抵押担保合同,至审计日,该分理处按该合同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借款人实际为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购房户)余额2366万元。按该行规定,此类“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应按照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执行,该分理处与借款人签订的贷款合同利率也按此规定办理,但在实际计息时,该分理处仍按基准利率执行,“实收”利差为379万元。

3、存在潜在利差。是因贷款合约利率定价偏低,或受贷款质量影响,执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应执行的基准利率。按该行相关规定,客户经理根据有关制度规定,按“五级风险”划分等级,对新发放贷款的利率确定了具体的定价范围。同时规定,出现不良信贷资金,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加大,或在新的制度出台了以后,对原来已经签订合同的不良信贷资金,其执行利率未按照新出台的制度规定执行而造成“潜在”利差。如某商业银行在07年以前,对已形成不良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仍执行发放贷款时的利率,07年新出台制度规定,类似贷款应在正常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0%执行。至审计日,在07年前发放,仍未归还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775万元,有258万元贷款已逾期6个月,形成了不良,若按07年的规定执行贷款利率,应上浮50%执行,可审计日仍按照原合同规定的利率执行,出现大量利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