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行业好么?
提到日本最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不得不提汽车工业。 日本的汽车市场主要由TOYOTA、NISSAN 、HONDA 等几大集团所掌握,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 日本汽车凭借优良的品质、经济的油耗、极低的尾气污染、灵活的销售模式等优势风靡世界。
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稳定就业岗位,据统计仅丰田家族,就有160多万的从业人员,为日本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汽车工业已经渗入每一位日本人的生活中,对于每一位日本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日本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逐渐走入了发展的瓶颈。 我们可以看看,近些年还有哪些日本车在海外的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加呢?除了凌派、冠道这样在广汽本田平台生产的产品外,我们真找不出一款全新的日系车。
而丰田、铃木、日产、马自达、斯巴鲁等品牌,要么选择在中国合资生产,要么选择在中国停产。而在中国停产的品牌,基本上就相当于宣告退出中国市场。 就连本田这样的畅销品牌,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也仅有思域、CRV、雅阁寥寥几款,其它产品线在国内影响力非常寡淡。
为何日本汽车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我们总结有以下几点客观原因:
首先,日本整体汽车消费市场逐渐饱和。 日本的汽车保有量高达6300万辆,对于一个仅有1.5亿常住人口的国家,已经属于绝对饱和状态。 在汽车市场逐步饱和的情况下,汽车市场每年的净增长是逐年减少的态势。 这个净增长的减少,意味着每一年,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整体所分配的蛋糕是不断变小的。 面对不断变小的蛋糕,各大汽车厂商之间互相抢蛋糕的现象愈演愈烈。
再者,燃油技术的进步日益变缓,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对于车企和驾驶员来说,油耗降低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 在这样的条件下,燃油车的竞争优势和卖点越来越少,这导致了日本每年的汽车销量增长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由于汽车行业是日本工业的顶梁柱,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日本的GDP。 因此汽车行业的不景气,影响到日本整体GDP的放缓增长。
由于日本国内市场饱和,在日本本地销售的汽车很难有利润增长和价值增长的空间。于是乎,各大车企纷纷选择开辟海外合资工厂,这也就是为何丰田选择广汽、一汽合资的主要原因,这有助于他们将日本本土的产能释放更多的出口。
由于在国内产能受限,而国外合资工厂产能扩大。 将国外工厂的产能向国内迁移的潜力也相对比较小。 这两个因素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内的汽车产能相对的减少。
最后一点,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对于汽车行业的扶持度降低。 日本的购车和养车成本要大大高于中国。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日本的汽车政策也逐步收紧。这导致民间购买汽车的成本增加,消费市场愈发的趋于保守。
而保守的市场,对于车企来说,并不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市场。 一方面保有量逐步饱和,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愈发保守,这导致日本汽车厂商必须不断考虑海外市场的开拓。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的不景气,本质上是日本经济衰退下,各行业不景气的缩影。 而各行业不景气的根源,依然是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人口的减少。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廉价劳动力的供给,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