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府贷款贴息?
贷款贴息是政府资助企业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而给予的资金补助。其目的是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发展经济。 主要形式有:(1)财政贴息,即由财政预先支付,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达到规定条件的贷款部分减按法定利率计算;(2)财政注资,即将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企业,实行“无形”资产投资,待项目完成后,再转作资本金;(3)财政垫付,即在项目的建设阶段和投产前期,财政部门按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数额和用途先期拨付一部分资金,作为垫支款项,并在事后予以弥补。
目前,各地出台的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中,都广泛涉及了这一扶持对象与方式。以苏州为例,《苏州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就明确了“个人借款人”的贴息对象范围,包括劳动者及劳动组合、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复退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七类人群。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贷款都会有贴息补贴。根据《财政部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稳就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贷款贴息对象范围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人员数量不多、融资难度较大的行业(如文化产业、会展业等)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同时,根据有关规定,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一)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财务制度,虚报冒领贴息款以及亏损、欠交税款等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的不予补偿;
(二)弄虚作假,骗取贷款贴息资金的;
(三)贷款合同未按规定办理担保手续或者提供有效抵押、质押的;
(四)其他不符合贷款贴息有关政策规定的。 企业在申请贴息时需注意:按照规定,企业应当按规定期限向指定金融机构提出贴息申请,并提供贷款合同、借款借据、还款计划、贷款本息收回凭证等有关材料。经审核确认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贴息资金拨付企业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