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操控石油?
说到控制油价,很多人可能以为美国的操控手段就像《战争之王》里面那样,到处煽风点火,搅乱原油市场。 其实不然! 美国控制油价主要靠三招:
第一招是限制出口,这招是最常用的,也是效果最好的。 1973年石油危机会战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关系迅速升温,在两国之间的关系中,石油是美国大力扶持沙特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地缘政治的原因)。
从1974年开始,美国每年都要向沙特购买大约200万吨的石油,用来填充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到了90年代中期,沙特的石油日产量已经达到700多万桶,接近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了。 为了鼓励沙特多产油,美国不仅大量买进沙特的石油,而且以极低的价格(约每桶10美元)卖给沙特化学剂和化肥,让沙特的石油开发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1996年的时候,沙特对美国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俄罗斯和中东国家,成为美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 随着沙特石油产量的上升和美国能源部采购量的增长,美国和沙特的军事合作也大幅加强——两国的军事合作已经发展到包括情报共享、联合军演、武器销售等全方位的军事协作。
第二招是美元结算体系。 这招其实是对欧洲和中国的组合拳。
首先是在苏联解体后,欧美国家想遏制住俄罗斯的发展,不让其进入WTO;其次是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欧元集团不愿意买俄罗斯的石油,导致当时油价暴跌;再就是最近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制裁中国企业,中国也不买美国的账…… 这些事件的背后,实际上都暗藏着美国的影子——如果欧美人真的敢跟美国翻脸,不按照美国制定的规则办事的话,后果就是像中东那些反美的国家一样,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毕竟,“没有美国特式的疯狂”,连伊拉克这种贫油国都有巨额石油收入,谁还敢真把石油当成打击美帝的强大利器啊。 第三招是发动战争。 比如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虽说是打着反恐的旗号,但是客观上减少了伊、沙等国的石油产量。 再就是去年以色列袭击叙俄联军,也是打着打击恐怖势力的旗号(叙利亚正是恐怖势力基地组织的中转站)。 但很明显,这一仗并没有减少中东的石油产量,反而让普京有了攻打盘踞在小岛上的IS武装势力的借口,调兵遣将,顺利收回了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