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中型投资有哪些?
题主的问题比较宽泛,所以我尝试着从定义和类型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什么是适中型投资呢? 适中型投资又称为“中庸型投资者”、“理性投资者”或“均衡型投资者”,是相对于积极投资和消极投资而言的。
如果说积极投资和消极投资主要考虑的是投资策略是否正确的话,那么适中型投资关注的重点在于决策过程是否合理。换句话说就是,是否做到了“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的通俗含义就是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选择。
如果你的收入不高,但是希望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那么就不必过度关注市场的机会(当然,适当远离毒品市场还是必要的);如果你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且不愿意承担过高的风险,那么就可以通过定期储蓄、购买国债等方式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
同样,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当前收入不高,但预期未来收入会有明显增加,且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那么可以更多地考虑股票、基金等资产类别,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除了个人资金量以外,影响“量入为出”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所谓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指投资者能够承受的投资亏损,并继续持有该资产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人群,其风险承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此,我们可以参考著名的贝塔斯曼理财规划公式: 家庭年收入=存款+投资 (注意此处应为净收入,并非税前收入) 其中,可投资资产等于存款加上各种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市值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可投资资产时,不仅要扣除用于消费的资金,而且要扣除未来的支出计划,包括子女教育金、退休金等等。
按照这个公式,一个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配置资产: 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若希望通过投资获得5%的年化收益,那么其可投资的资产应该达到139.6万元。此时,如果将139.6万元的20%(即27.92万元)用来购买国债、银行存款等稳定收益的金融产品,作为备用金,剩下的111.68万元就可以用来投资股票、基金等可能带来更多收益的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