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狭义投资?
“广义”和“狭义”本身是相对的概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假如把股市中所有的股票都看成是一个大盘(整体),那么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他的每一次买卖行为都可以量化为对这个大盘的买入和卖出。当这个个人重复以上的操作时,就对应着对整个大盘的反复买入和卖出。如果按交易次数将每个人的交易行为一一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则可以发现大部分人的交易行为在宏观上与整个市场的价格走势大致相关——即大部分人的交易活动确实反映了“价值”的变化,这部分人的交易行为就是“广义的”;而少部分人持有的股份数量虽然很多,但仍然不能明显影响整个大盘的走势,这部分人的交易行为就是“狭义的”。从个体的微观角度,可以把所有交易的行为概括为一个公式: 这里的P表示价格,S表示交易的数量,Q表示持有数量。
由于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交易者都是“广义的”,他们通常具有分散持仓、低频交易的特点,所以他们的每一笔交易都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小幅波动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这些交易者在宏观上的集体行为就导致了股价的上下起伏。而对于那些“狭义”的人来说,由于他们持有的筹码足够多,即使进行高频交易也不能完全影响行情的走向,所以他们在微观上的努力往往在宏观上不起作用,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与行情相反的操作。这就使得他们每做一笔交易都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失。对于这类投资者,我们通常称他们为“死扛”族。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将无法将交易者的交易次数进行量化,比如新上市的股票或者频繁融券的公司。这个时候,我们无法判断交易者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一般需要结合其他的信息做出综合的判断。但无论怎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交易者总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机会成本存在并且大于零,人们就会尽可能地降低自己行为的无意义程度以使自己总收益最大化。这就是我们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信仰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