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的来怎么投资?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李云迪涉嫌嫖娼被行拘 15 日一事?对商业机构举办的活动有何警示?”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觉得有些好笑的,因为这个问题下的答案简直就像是对着李云迪一个人开的。 在回答里,有人提到,李云迪是明星,所以他是公众人物,就该接受媒体和大众的监督;也有人提到,以李云迪的家境(妈妈是钢琴老师,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他不应该成为“沦落为乞丐式的人生赢家”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如何评价蔡徐坤粉丝与周杰伦粉丝的纠纷?”“如何评价吴亦凡粉丝与鹿晗粉丝的矛盾?”“如何评价赵雷唱《成都》抄袭外国歌曲事件?”……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下面——“如何评价一个艺人/歌手/音乐人/运动员……的负面新闻对其商业价值的影响?” 而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因为影响艺人的商业价值的因子有很多,有艺人本身的因素(包括艺人的形象、知名度、作品等),也有外界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艺人所代言的产品类型、发生争议时的舆论导向等)。 所以我们通常评价一位艺人,总是说“这个艺人很有商业价值”或者“这个艺人没有商业价值”时,其实是在说这个艺人具有某一种特征或者不具备某一种特征,我们的评价其实是基于一定的证据基础之上的。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否认“影响力”的存在——我说的是,对于艺人的商业价值来说,影响力不是最重要的因子。 举个例子: 莫文蔚演唱《阴天》的时候踩到麦克风摔倒了,于是她当场表演了一个“跪舔”,当时舆论一片哗然。但事后证明,这场事故的“影响程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大,我们对这件事的印象也没有持续太久(毕竟没多久就爆出罗志祥周扬青的丑闻),而莫文蔚的形象也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虽然比上一次事故要严重一些)… 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艺人来说,除了极个别情况(如郑爽偷税漏税),其个人特质(如郑爽的性格)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商业价值下跌的程度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