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权基金有哪些?
“国家主权基金”是一个比老大哥更老的词,其含义也远远没有“政府投资基金”那么清晰和固定,因此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答案。不过,根据已有国家的实践,主权基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私人金融为主体,兼顾公共财政功能的基金;以公共财政为主、适度引入市场资源的基金。 前者以新加坡的淡马锡为代表。20世纪70年代,在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通过投资管理公司实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组建起了淡马锡控股。作为新加坡的主权基金,淡马锡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政府资产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为追求资产的流动性与最大化的收益,它更像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会在市场上寻求机会。同时,由于受到严格监管,它的行为也在宏观调控下对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后者以挪威的央行外汇储备为主要代表的资金池模式。这些资金主要投向国债、金边债券等安全资产,收益主要用于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应对突发事件。虽然这种模式增加了政府的公共支出,从表面上看会扩大财政赤字,但从长期来看,它能够通过对冲操作保持财政平衡。这笔资金不仅为挪威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还使得其在金融危机中能够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量救助本国银行系统及海外企业,起到了维护经济稳定的作用。
还有一些国家建立了所谓的“战略基金”,如印度政府于1996年建立的135亿美元的石油和能源补贴基金,以及2008年成立的25亿美元的新兴技术基金,这些基金的设立是为了解决特定领域的重大发展问题。但这类基金一般不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运作。 中国还没有成立正式的主权财富基金,但是中国财政部先后于2007年和2011年设立了汇金公司和进银投资,分别负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的境外证券投资和商业银行境外贷款业务,这可以说是主权财富基金的中国试点。目前这两个公司的规模已经超过1.4万亿人民币(约合2200亿美元)。如果将这两个公司看作一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初步探索,它们具有以下特点:政府主导,采用公司形式,投资范围涉及全球各个市场,注重风险管理与决策效率。随着这两家公司的不断成熟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的显现,我们对于主权财富基金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