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会被套牢吗?
首先,基金不是股票,不会因为基本面发生变化导致价值毁灭(破产清算除外);其次,基金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相对于股票来说,基金的风险较低,对应的预期收益也就比较低;最后,对于任何产品,只要价格在合理区间内波动,就没有被“套”这种说法了,只有买入成本不同带来的盈亏问题 。
当然,如果非要说基金被“套”了,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需要换个思路。 我们可以把投资看做是把钱借给基金经理去进行股票、债券等资产的投资组合管理,那么当我们购买基金时,其实就等同于我们向基金经理借钱去做投资,等到每月开放或者每季开放的时候,基金经理会向我们提交一份“理财计划执行情况说明书”——也就是定期报告,告诉我们这笔钱现在投资得怎么样,盈利/亏损多少,风险如何等等。 如果我们购买的公募基金,那每一家基金会按照监管要求每月公布一次财务报表,也就是每个月都会让我们知道这笔钱的去向以及现状如何;如果是私募,那么每一家私募都会有自己固定的信息披露渠道,同样可以找到每笔资金投向以及当前损益。
通过不断的财务报表,我们就可以像医生给病人开药一样,根据过往业绩来诊断投资基金的情况(是否健康),再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判断是该加仓还是减仓。这样看来,基金其实和股票一样,都是通过长期持续的“买卖”来完成最终的“套”利过程——“买”进去的是估值低的,“卖”出来的是估值高的;而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价格决定收益/损失,净值决定账户的盈亏。
所以基金被套与否的关键不在于“套”,而是在于我们的买入成本和当下时机的收益对比:如果买入成本相对较低,则收益较高,被“套”的概率也就很小;反之,如果买入成本相对较高,则收益低甚至为负,被“套”的概率自然也就很大。至于那些买卖自如高抛低吸的“神棍们”,不过是运用技术分析找到了更好的筹码接入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