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什么基金定投长期?
先放结论,优选指数型基金,通过定期定额投资方式参与。 因为国内指数编制公司只有中证和上证两家,所以这里只讨论这两家对应的指数。 上证指数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上综指) ,样本股是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于2994年,是由沪深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目前是中证系列指数的唯一的编制者. 中证系列指数包括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等指数,代表成分股数量分别有300、500 和1000个,而沪深300和中证500都属于加权指数。 什么是加权?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市值(流通市值)的个股加权平均,得到一个反映市场整体表现的指数。把上证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每月收盘价绘制在一起就成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大盘指数” 可以看到,不论是大盘还是小盘,都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如果从1994年开始每个月投资1000元到其中一只,到现在已经是几千万了!这就是“长期有效且风险较低的资产配置方案”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 但问题也来了,如果单单定投这两个指数,结果会一模一样吗?显然不是。 如果我们定投的标的只是上证指数或者只是中证500,的确可以得到跟下图一样的结果——不断上涨。但是如果仅仅如此,那跟直接把1000元投入到大盘里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股市波动性,在高位时减少投入,低位时增加投入,从而最大化收益/风险比率。为此我们需要寻找能更好反应个股波动情况的指数。
这里推荐两个指标来衡量:标准差和贝塔值。 首先看波动情况,通常我们把年化波动低于5%的定义为“平稳”,高于10%的定义为“高风险”。其次看收益率,把一年以内连续正收益的概率大于65%的定义为“好收成”,不然就是“坏收成”。 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对两种指数进行调整,结果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调整后的中证500比调整后的上证指数更能“折腾”投资者,因为中证500的“高波幅”“坏收成”比例都更高;然而两者的结果却相当,这主要是因为中证500在上涨时的收益相对更大的缘故。
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原有策略,在高低位进行资金平衡配置,最终结果反而不如直接投入到大盘里。这是因为在2007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中,我们因为恐惧而在低位减仓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因恐慌买入的廉价筹码。 这不仅是资金利用率的问题,更是心理考验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景出现,我们需要调整策略,放弃单边思维,开始右侧交易,也就是等到趋势明显时再介入。
在这里我推荐使用“趋势线+均线”的组合判断方法。具体做法是:选取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一条用当前价格绘制,另一条用既往最高或最低价格绘制,构成一对趋势线,当价格突破趋势线时,就是较好的入场信号。 除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外,还需要有坚定的毅力,否则很容易中途放弃。这里可以采用“网格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每周为周期按固定金额定投,不管行情如何,坚持固定投入,就如同在网格上铺砖,每当价格接近上升趋势线就买入,跌穿下降趋势线就卖出,保持浮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