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决定从盛京签到北京?

敬天辰敬天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李雷不胖 已经说了不少,就补充一些细节好了。 根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盛京城内外地图》,当时内城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加上皇城正好是五条街,而外城则有十二条街 (注:此图绘制于日蒋战争时期,所以“京师”的字样应该指代的是当时的南京政府)。

根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沈阳市街地图》,这时东北战局已经明朗,国民党占领长春后开始了对共军的包围,因此地图中的“首都”一词改为了“省府”,不过依然只有五条街道,这与四十五年前几乎是一样的。

那么问题就是出现在建国前夕。按道理说,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省会,理应受到重视,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1948年的解放军攻锦战役期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下令停发辽西兵团的饷弹,在当时蒋介石的心目中北京的重要性是要远高于沈阳的。

究其原因,一是传统观念作祟,二是因为当时华北平原的解放已经指日可待,而东北的解放尚需一定时间,如果将沈阳的定位设定得太高反而会在战略上造成错觉。另外,从地图上看,北京至天津一线恰好是从辽沈战场与华北平原的连接处,在此设置屏障可以有效阻滞国民党北进的路径。

在1948年末至1949年初的多场战役中,国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始终保有在华北平原机动作战的潜力,直到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集团被完全歼灭,国民党在华北的地位才最终确立,此时的沈阳才算真正成为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的战略要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