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北京几个中心?
从交通、生态等角度说,建议拆除四环路内所有建筑物(包括部分高校校区),修建三环至五环的地下通道和立体马路,让车辆完全走地下。这样既能解决交通阻塞问题,又能还地于自然,缓解雾霾。 从空间来说,在现有市区和郊区之间建立生态绿带是必要的。 建议以通州区域为中心,在东边新建一个商务中心区,作为金融和总部基地用的;在西边新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作为未来的科技中心和创新载体;在北边利用温榆河生态走廊及朝阳区剩余土地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商务区;在南边则保留丰台区南部生态涵养区,打造都市田园风景。
从人口来看,中心城区的人口确实需要疏解,但整个城区要扩大还是难的,因为被大山大河包围并且有北京的传统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周边远郊新建卫星城,引导人口逐渐疏散。 在北边新建的通洲新城完全可以作为市中心的卫星城来规划,它和中心城区的距离比天津的滨海新区近得多,而地理位置又要比北京的其他地区都优越——既毗邻中心城区又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凭借中心城区的外溢效应带动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