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权结构怎么看?
一、企业的股权结构简单说就是股东是谁,他们各自出资多少,占股比例如何分配;
二、我们经常说的“控制线”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就清楚了!假设一个公司注册资本100万,A股东出70万,B股东出30万;那么A股东持股70%,也就是70万的70%是49 万,剩下21万给B股东;
三、控制线的意思就是通过持股比例对公司进行控制,一般情况我们说的是对公司运营有决定权的比例,比如公司章程中规定董事会是负责公司经营决策的,而董事会由5个董事组成(含董事长),那只要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份掌控在一个集团手里,那么这个集团就可以决定公司的运作了,因为只要三个董事赞成即可通过任何决议(包括分红等一切事项),这样这个集团就相当于掌控了这个公司。
四、那么有没有一种情形是A股东虽然只出了70万,但通过控制线,居然能完全操控这家公司,这可能吗? 有可能!除非另外那个出资30万的股东是个傻子,永远不出资,什么都不干,就当钱丢水里了,那样的话A就能慢慢把其他股份都买走直到完全掌握该公司。
一般来说,股权结构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分析来加以把握。如果“股本”或“实收资本”项目数大于“资本公积”项目数,企业的股权结构一般比较稳定;如果“资本公积”项目数大于“股本”或“实收资本”项目数,那么该企业的股权结构就存在不稳定的隐患。这是由于企业资本公积数额较大,说明企业历年来对股票进行溢价发行的情况较多,因而人股资本变化剧烈。
同时,投资者对“资本公积”项目的变动应特别防范。因为,按国家有关规定,资本公积金(指股份制企业超过面值发行股票的部分)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其他资本公积金经批准也可转增股本,这样,资本公积金的变动应主要考察企业增资扩股或转增股本的情况,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资本公积金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如果出现资本公积金减少,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减少到一定程度,如像前面所说的超过“股本”或“实收资本”数,则要注意“资本公积”减少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