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核企业的净利润?
利润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的情况和效果。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盈利,通常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利润总额,另一个是净利润。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之内实现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之后的余额,它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 而净利润指的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收益。净利润直接反应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真实获利能力状况。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两个指标的区别,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计算。假定某企业2017年取得营业收入100万元,发生总成本65万元,其中,可变成本50万元,固定成本15万元,税金及附加8万元;其他相关税费2万元,则:
该企业2017年的利润总额=100-65=35(万元) 该企业的净利润=35-8=27(万元)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该企业的利润总额为35万元,但净利润却为27万元。这是因为利润总额不包含所得税费用,而净利润中已经扣除了所得税。
在计算净利润的时候,要准确计算出各项费用支出,特别是对于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分不能含糊其词。另外,还需要注意纳税调整的问题,比如,一些看似经营性亏损的项目其实应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例如,资产损失、营业外支出的涉税内容等等。如果对这些细节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进而导致对净利润的判断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