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总资产怎么算?
1、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2、净利润(所有者收益)=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根据以上的公式便可得出结论, 年净利润(所有者收益)=年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资产—负债)*适用税率] 年总净利润(所有者收益)—税后利润*[(1+增长率)^(经营期数/2)] 这个公式的计算过程比较繁杂,可以使用财务软件中的“自动核算”功能实现。 但注意,这里的年净利润是扣除非正常损益后的净收益,如果存在重大亏损或长期盈利但提取不足的情况,还需要进行调整,计算过程较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 另外,在计算总资产时,需要注意是否包含货币资金以及各类存货。如果有特殊情况的需要,还需考虑不同情况下的折现率等参数。
举个例子: 某企业20×7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650万元,所得税费率为25%,20X8年度预计实现的利润总额比20X7年度减少20%,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企业20X8年度应付的所得税费用为()。
A.362.5万元 B.450万元 C.562.5万元 D.600万元
答案:B 解析:20X8年度应纳所得税额=650*(1-20%)*25%=162.5万元 20X8年度所得税费用=162.5+(650-162.5)*25%=450万元
总资产即全部资产,它属于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总权益,即为所有者权益加上负债。因此对于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了股东权益的企业,可以将负债加上股东权益得到企业的总资产。总资产是企业所有资产的总和,它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股票(有价证券)投资及投资其他企业。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益、具有可让渡性的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工程支出(按租入合同规定的尚可使用年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孰短的期限平均摊销)。其他资产包括接受的捐赠资产、接受的债转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