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如何提高净资产?
谢邀! 首先,要理解一个原理: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而现金流表反映的是从年初到某一时刻的经营情况(收益和支出)。这个原理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后续内容中的两个结论。
结论一:在企业经营情况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财务报表披露时间的推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水平将不断上升(因为报表公布前发生的交易都会在以后各个期间确认收入和支出,从而增加资产和负债);反之,如果经营情况下降,那么随着报表披露时间的推前,资产和负债水平也将不断下降。当然,这两个结果都是基于财务报表的会计原则一致的前提下得出的。我们可以说:“今天的资产等于昨天的资产加上(或减去)今天的收入和支出”,但前提是在“会计原则相同”这一条件下。从这个角度来讲,有资产必然会有负债,有收入和支出必然会有资产,同时,有现在(或者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就一定会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相关付出(换句话就是一定会发生相应的成本和费用)。所以,基于这一逻辑,我们得出第一个公式: 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提高利润,实现资本积累,从而使得资产和权益增加;同样,企业也可以通过减少利润来减少资本,从而使资产和权益减少。 但需要强调一点是,这种通过“盈余”来调整资产和权益的变化并不改变资产的本质属性——它不可能凭空产生或者是被歪曲计量。
结论二:无论企业实际发生了怎样的经营活动,只要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如实记账,并且没有出现差错,则一定可以在某一时点计算出企业的负债(用借贷方向相抵后的余额表示);同理,只要没有特殊情形出现(比如巨额资产损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最终会流入资产的领域。 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经营活动,在符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地“调节”账上的现金及等价物数量和流向,从而人为地改变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以达到“包装”上市的目的。
举个例子更加直观: A公司成立时资产总额为1亿元,负债总额5000万元,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5000万元;一年后,A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总计2亿元,其中收入1.6亿元,支出4000万元,年末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为2亿元,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和为1.8亿元。可见,在不考虑所得税情况下,企业每年保持盈利且盈利率大于零,则每年年末所有者权益应当比年初所有者权益增加(1亿-5000万)*(1+n),其中n为企业盈利率。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假定A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运用大量资金采购设备,这些设备属于投资性资产,其市场价值虽然会随着时间增长而有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将逐步上升。另外,由于该设备不是用于生产产品,因此不能计提折旧并在损益中体现。这样,尽管A公司一年的经营活动导致3000万元资金流出(购买设备),但是它的资金来源可以是任何项目的现金流(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足以支付正常运营所需即可),如此,A公司的资金流可以循环往复。这样一来,即使A公司一年下来没有留下任何的现金以及等价物,也没有形成任何对资金的占用(因为这部分资金已经被购买了设备所替代),但是它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净利润为负值,但是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公司资产和权益仍然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