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利润下滑原因?

宗政昕瑞宗政昕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分享一个案例,某公路工程,投标价7亿元(含税),工期120天,实行总价包干,合同签订日期为2015年8月。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造成项目实际成本增加3400万元;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项目成本增加5000多万元。因项目工期短、成本低,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速度施工,争取提前竣工,以减轻资金周转压力。经项目部研究决定后,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科学组织分工,加班加点赶工,最终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月完工。 期间,由于该项目所在地政府财政投资较大,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考虑到施工单位在“十三五”期间的纳税和就业情况,地方政府决定给予该企业贷款贴息和支持,但要求该企业在当地税务部门的登记税收收入达到一定额度。 于是,企业将本来要上交国家的利润6000万元通过当地税务局代开发票的形式转手给了当地政府,双方按照税收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样,虽然项目预算成本增加了8400万元,但是项目实际税收增加高达9000多万元。通过此办法,企业不但避免了对外申报亏损导致的所得税补征风险,而且成功地完成了地方税务和财政部门要求的企业税收任务和就业指标。

1、政策因素 “营改增”之前,施工方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金,计算方法是:营业收入*3%; “营改增”之后,施工方缴纳增值税,计算方法如下: (1)小规模纳税人 提供建筑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交付的, 应预缴税款=(全部款项-支付的分包款)÷(1+3%)×3%;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上述公式中的“全部款项”,是指建筑工程价款与逾期付款违约金之和。 (2)一般纳税人 2、客观原因 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政府指令性项目的增加,如本案中的设计变更和政府的赶工令。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因为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失或者不能按时完成的工期,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以便进行合理的费用索赔。

【例】某施工企业与发包方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1.5亿元人民币。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工期延误并产生了相应的损失。为此,施工企业应当提交关于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延误时间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经济损失的证据材料,包括:气象资料、施工进度计划表、工作人员现场照片、停工通知、复工报告、工期延误导致增加的费用支出凭证等。

普家萱普家萱优质答主

成本控制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然而由于建筑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工人工资的提高导致企业成本费用大幅增加,加之近年来不少企业盲目扩展规模、盲目垫资,以及自身经营管理粗放、核算不细、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等,都对建筑企业的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建筑企业不得不面临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净利润不断下降的残酷局面。因此如何控制成本费用开支,降低施工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要想控制企业的成本,首先是要控制变动成本。

(1)降低采购成本。材料成本占工程造价的70%左右,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所在。因此,材料消耗要严把“量”和“价”的关口,材料消耗要认真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实行“以收定支”严格控制。对于材料价格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掌握材料价格的动态,货比三家,以最低价格采购,并对材料采购业务定期进行考核,把采购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2)加强间接费用管理。要合理调配企业管理部门的资源,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工开支及其它费用支出,杜绝人浮于事;对部门和人员进行合理精简,以岗定员,实行持证上岗、竞争上岗,减少管理费用的人工开支。

(3)要减少施工期间和工程保修期间的经常发生的成本费用损失。首先,施工期间要正确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减少浪费和返工损失;其次,工程保修期发现的质量问题确属承包责任范围的,尽量利用分包的保修金进行保修,减少费用开支损失。

其次,要努力降低固定成本。

(1)要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认真分析研究工程项目市场承揽前景,科学核定自身的规模和人员等固定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开支。

(2)企业要尽量减少在资金占用、技术力量、管理等成本方面与其他同类企业竞争,集中资源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实现企业的差异化经营,使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人才、管理等成本方面达到最优。

再次,要处理好成本控制同提高职工待遇之间的关系,使职工收入正常、有序、稳步、持续地增长。否则,成本开支难以降低,或即使降下来了,职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也会给成本控制和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和阻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