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规证明怎么开?
1、如何定义“企业合规”? 企业合规是指企业遵守法律规定、行业规范和企业章程,实现企业依法经营。 “合规"这个词最早出自美国,是美国律师和法学家在研究法律对商业的影响时所采用的一个概念。
2、为什么需要企业合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的参与者必须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否则,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要受到来自国外的监管,特别是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使国外监管更加全面和深入。建立一套现代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之必需。
3、哪些行为属于企业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57条规定,担任公司监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 具有金融风险管理相关专业知识;
(四) 有相应的证券期货从业资格或资质; (五) 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58条:下列人员不得兼任会计机构负责人: (一) 主管会计工作; (二) 办理会计委托代理手续。
以上两条中涉及的内容都是禁止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于市场交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伪造证件、擅自使用他人知识产权、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这些都属于企业违法的范畴,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什么是企业合规计划? 所谓的企业合规计划,就是一个企业为了符合法律法规和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方案。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流程和制度以适应法规的要求。 企业合规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 制定合规政策;
■ 开展合规培训;
■ 进行合规审查;
■ 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 记录保持;
■ 报告违规事项;
■ 监督机制。
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登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具“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的证明文件。然后,到税务部门开具“依法纳税”的证明文件。最后,根据申请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政府部门将根据申请企业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申请合规证明的时间段和主要业务类型,向包括司法机关、人民银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保、海关、住房公积金管理等相关部门发函调查和核实具体情况。各部门将对申请企业在合规方面的信息如实提供,申请企业是否合规由出具报告的政府部门根据各部门反馈汇总后进行综合认定。
目前,企业合规证明的出具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分散式出具和集中式出具。
分散式出具模式下,企业需自行到相应主管部门申请开具特定领域的合规证明。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建立并不断完善首家企业信用修复“一趟不用跑”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窗口均可受理企业申请。线上,申请主体登录信用中国(北京)网站进入“信用修复”专栏提交申请后,通过平台将申请材料同步分转市、区两级40余个行政处罚决定部门进行核查办理,形成“申请一次、全程网办、同步修复、一趟不跑”工作流程,可有效避免企业多次跑腿。线下,在北京市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信用修复+”窗口,企业可一次性申请办理行政处罚修复、司法涉诉、行业领域违法等多部门、多类型信用修复业务。
相较于分散式出具,集中式出具模式为企业申请合规证明提供了便利性和集中性。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市企业合规研究会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等政府部门,搭建了“企业合规服务平台”。该平台以“互联网+区块链”为核心,采用“一键通”服务模式,申请企业可在网上提交申请,由研究会向相关政府部门发函调查核实,各部门将申请企业在合规方面的信息如实提供,经研究会综合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后予以出具企业合规证明。